首页 / 实时资讯 /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业务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业务

3838资料
3838资料管理员

  本报记者 彭 妍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3月份至今,已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功能,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多类金融机构。

  受访人士表示,银行收紧无卡业务主要出于风控和成本考量,未来更多机构将跟进。此举旨在平衡服务便利性与资金安全性,推动金融服务向更严格的身份核验和技术赋能方向转型,未来以智能风控补齐传统无卡业务的风险短板。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业务

  据招商银行发布的公告,客户后续可持银行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此举是“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持续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去年上半年,国有大行率先启动调整。例如,工商银行于去年4月份暂停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交通银行紧随其后,终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亦陆续跟进。去年下半年,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持续跟进。例如,民生银行在去年发布公告称,自6月7日起全面关闭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兴业银行在去年6月28日宣布,自7月10日起终止手机银行ATM扫码取款服务。

  中小银行也进一步收紧。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自去年12月份起,全面取消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无卡存款”等非接触式服务,要求客户通过实体银行卡办理业务。彼时,栖霞农商银行表示,为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风控原因,ATM机无卡存取款可能存在身份验证安全性不足、二维码或验证码被盗取等问题。目前一般个人用户的现金使用频率不高,对ATM无卡存取款功能的使用频率也不高,且存在洗钱、诈骗等风险。二是客户可能误操作导致存取款差错,反而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处理,影响用户办理业务的效率,增加了银行运营成本。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核心动因在于平衡风险防控与运营效率。随着电信网络诈骗和洗钱手段的升级,无卡存取款因其匿名性特征成为风险敞口较大的业务环节。相较于需要实体卡验证的传统方式,无卡操作虽然在便捷性上具有优势,但也削弱了银行对用户真实身份的核验能力。特别是在大额交易场景中,仅凭手机验证码或动态口令的验证机制难以满足反洗钱监管的穿透式审查要求。

  平衡安全与便捷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业务

  薛洪言表示,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带来了运营成本的结构性优化,将原本分散在ATM终端维护、异常交易监测的资源集中到数字渠道的安全体系建设上,同时通过引导用户向手机银行迁移,为后续的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创造更优质的入口。

  从用户端来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收缩,一定程度上给适应无卡存取款业务办理的客户带来不便,但也有助于保障其资金财产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发展要求银行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及应用场景。当前多家银行正优化无卡业务布局,探索创新转型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娄飞鹏认为,在优化无卡存取款业务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客户引导教育,赢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要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优化完善网点、自助设备、手机银行等渠道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支付。

  薛洪言也表示,在行业整体向无卡化进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创新转型需做好风险与效率的平衡,重点在于将生物识别、行为特征分析等智能风控手段深度嵌入存取款流程,最终实现从简单的介质替代升级为基于数字信任体系的金融服务再造,更好地推动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