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里的“春”之讯息
■ 刘 琪
海棠铺绣,春日正盛。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3月份的金融数据,也透出了浓浓暖意。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约3.64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其中,企业贷款新增28400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住户贷款增加9853亿元,同比多增447亿元。这些跃动的数字,是微观主体活力上升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向好的有力注脚。
企业贷款的强势表现是3月份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尤其是短期贷款增加1.44万亿元,同比增长4600亿元,成为企业贷款的主要支撑项,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在加快恢复,融资需求也在稳步回升。尽管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0亿元,但考虑到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信贷的整体表现依然强劲。
与此同时,居民贷款的回暖同样令人瞩目。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5047亿元,同比多增531亿元,与重点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形成呼应。3月份,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有较大缓解,也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在大力提振消费和强化金融支持下,消费贷款增势向好,进一步支撑了居民贷款的增长。
信贷向好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春风化雨。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有效扭转社会预期。今年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3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均处于较低水平。多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了信贷需求的回升。
3月末M1增速上行进一步表明了市场信心在逐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尽管全球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不容低估。最新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一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底气。
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回旋余地大且富有活力,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使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为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增长动力。同时,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眼下,春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将至。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生动概括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用。雨水之于农作物,也恰如金融活水之于实体经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金融活水将更好润泽实体经济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还将不断增强,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中国动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