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推动系统性改革,释放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潜能
专题:聚焦2025年IMF和世行春季年会
新浪财经北美站 康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WBG)2025年春季年会于4月21日至4月26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两机构总部举办。新浪财经作为官方媒体合作伙伴到会报道。
在2025年春季IMF/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举行的一场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办的高级别对话中,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Ajay Banga)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副主席丽贝卡·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展开深入讨论,系统阐述了世界银行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的政策转向与战略重点。他强调,面对青年失业、能源问题与全球融资缺口等结构性挑战,必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性改革和私营资本动员的方式,引导发展中经济体实现可持续且具包容性的增长。
彭安杰指出,未来十几年内全球将迎来大规模年轻劳动力的加入,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现有就业岗位的创造速度严重滞后。这一结构性缺口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乏力,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政治动荡和跨境迁徙。“我们不能再等二十五年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是最后的窗口期。”
彭安杰强调,推动增长不仅要看项目规模,更要加快执行效率。世界银行正在大力压缩项目审批时间,引入分类机制处理不同类型的贷款项目。医疗、银行等标准化程度高的项目最快可在数十天内通过审核,而复杂项目如水电工程则通过专属项目经理跟踪推动。
能源方面,他提出,世界银行正在重新评估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合理角色。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能工业化将显著推高全球电力需求,而目前世行能源投资在核能方面仍为空白。对此,世界银行已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政策层面沟通,并考虑在延长现有核电站寿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及监管合作机制方面提供支持。
谈及人工智能战略,彭安杰提出“实用型AI”的概念。他表示,世行不鼓励发展中国家去追逐高耗算的大模型竞赛,而是推动农业种植、病虫害预警、精准施肥、农险定价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本地化AI”场景,以实现最直接的生产效率提升与普惠技术覆盖。
当被问及私营资本如何能在发展议程中发挥更关键作用时,彭安杰回应称,援助永远无法填补全球发展融资缺口,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撬动可持续资本流。他指出,世行正在从五个方面推进改革,包括改善监管透明度、扩展政治风险保险、设立首损基金吸引民间投资、提升本币贷款占比,并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基础设施项目打包转化为养老金等长期机构可接受的投资品类。
他指出, “我们不是把私营部门当成配角,而是希望它坐到谈判桌的正中央。只有让企业、政府和多边体系三方同场共建,才能真正解决结构性增长困境。”
彭安杰最后总结道:“青年人口红利如果无法兑现,将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风险。而我们当下面对的不仅是增长放缓,更是制度设计的窗口期。能否在这十年内完成对就业、资本、能源与技术的系统性协调,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发展逻辑。”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